正文内容 评论(0)
快科技4月7日消息,近日快思慢想研究院院长田丰公开表示,应通过法律法规强制要求自动驾驶系统在极端场景下必须执行特定的安全操作。
按照这位专家的说法,首先需建立适配智能驾驶的技术安全标准,特别是在极限工况下的强制安全措施;其次要推动交通法规体系变革,强调不能用马车规则管理汽车。
“第三层面则指向社会安全教育体系重构,建议将辅助驾驶应急处置纳入驾考范畴。”
针对小米SU7爆燃的时间,田丰还坦言:“碰撞前2秒左右报警,我们任何人都反应不过来”。
技术标准层面,国际通行的智驾系统接管缓冲期普遍设定为10秒以上。但田丰指出,目前多数车企的智驾系统均未达标。
当前毫米波雷达150-200米探测距离与激光雷达300-500米的技术差异,直接决定了危险预判的时间窗口差异。系统如何给驾车者去争取出10秒的缓冲时间?
田丰指出,一是要靠比较领先的传感器,不光是有摄像头,还要有激光雷达;二是算力层面要快。
“”就如同人要去考相应的驾照一样,配备智驾系统的车也要去考“驾照”,这样才能够保证安全的底线。”田丰说道。
“现在很多对自动驾驶的训练其实都是用的开源数据,每一家可能训练的数据体量都不太一样,但是不论训练多少,其实最终都会碰到不认识的场景,这个世界是非常复杂的,因此需要国家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考核。”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