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今年的硬盘市场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波澜不惊。如果说机械硬盘因为发展到了一定阶段,难以有太大突破的话,风华正茂的固态硬盘绝对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很遗憾,今年的固态硬盘不但在技术上鲜有创新,产品层面也极为匮乏,全年下来都看不到什么重量级的东西。接口方面,SATA 6Gbps已经成为瓶颈,PCI-E更多地还是企业级专用,M.2的标准化和普及到算是个亮点。厂商方面,Intel对消费级固态硬盘已经无心恋战,三星只在低端做文章,OCZ反复挣扎还是倒下了,金士顿、闪迪、浦科特等也都有些碌碌无为。总的来说,今年更多的只是固态硬盘的深入普及之年。
只能更多地寄希望于明年了。随着SandForce正式宣布第三代主控SF3700,固态硬盘的新一波高潮隐隐若现,相信明年中下半年会看到大量基于新主控的产品,并覆盖各个市场层面。
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分门别类,对今年硬盘领域比较突出的几个地方进行一下盘点,也顺便做个简单的总结回顾。
旗舰性能奖:华硕RAIDR Express
获奖理由:少见的消费级PCI-E固态硬盘,性能突出
SATA-IO组织在制定SATA 6Gbps标准规范的时候,恐怕想不到它这么快就不够用了。机械硬盘当然远远用不了这么多带宽,但是对于固态硬盘来说,6Gbps(或者说750MB/s)就是小菜一碟了,早在去年很多高端产品读写速度就达到了550MB/s左右的极限,继续提升只能换接口,身材也从2.5寸盘变成PCI-E扩展卡。
其实在企业级市场,PCI-E扩展卡形式的固态硬盘早已经很多了,但因为技术复杂、成本高昂而无缘普通用户。OCZ之前倒是对PCI-E固态硬盘很热心,无奈今年麻烦缠身,规划中的新品一直没能走出纸面。
华硕RAIDR Express就成了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它隶属于ROG玩家国度序列(该家族的第一款、也是迄今唯一一款固态硬盘产品),使用PCI-E 2.0 x2系统接口,用了两颗SandForce SF-2281主控、一棵Marvell RAID控制器,搭配东芝19nm MLC闪存,持续读写速度轻松飙至830MB/s、810MB/s,随机读写能力也高达10000 IOPS,更创新的是还首次做到了同时兼容BIOS、UEFI。对于发烧友玩家来说,这绝对是神器,也是今年少有的固态硬盘突破,代价就是太贵了,国外现在卖500美元以上,国内也要3500元左右。
PCI-E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问题只在于实现形式。mSATA、M.2接口都可以走PCI-E,解决微型固态硬盘高速化问题,而更重要的是……
技术创新奖:SandForce SF3700第三代主控
获奖理由:全新设计,亮点众多,未来绝对主流
2009年,SandForce正式发布了自己的SF-1000系列主控制器,随即就赢得了多家厂商的一致青睐,迅速成为固态硬盘行业的标准。一年半之后,第二代SF-2000系列到来,更是成了主流固态硬盘的标配,Intel都用了它。固态硬盘主控多种多样,SandForce的地位绝对不容质疑。虽然它也有不少缺陷(比如对不可压缩数据的处理),但功能特性齐备,固件支持良好,成本价格低廉,对固态硬盘的普及居功至伟。
距离第二代整整三年之后,SandForce也早已卖身给LSI公司之后,真正全新设计的第三代SF3700横空出世。它继承了前两代的诸多优秀特点,同时加以全面创新改进,特别是首次融合了SATA 6Gbps、PCI-E 2.0 x4两种接口界面,同样的一颗芯片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不但极为灵活,也很容易破解SATA 6Gbps的传输瓶颈。在闪存支持、读写性能、DuraWrite压缩写入技术、双级RAISE冗余、碎片化RAISE、SHIELD纠错引擎等等多个方面,SF3700系列都颇具创新精神,也是固态硬盘领域很长一段时间来的最大亮点。针对从入门级、主流和发烧级、企业级等不同领域,该系列也准备了不同级别的型号。
SF3700系列目前还只是纸面宣布,固件开发尚未完成,想看到实际产品至少得2014年春夏,但有了前两代的成功经验,相信这一代也会大放异彩,再次推动固态硬盘的深入普及。
最受关注奖:西数充氦硬盘
获奖理由:机械硬盘少见创新,容量轻松6TB
相比于固态硬盘,机械硬盘剩下的几乎唯一优势就是更大容量了,但在这一点上也是停滞不前,又是一年多过去了,单碟1TB竟然还是不能成熟地大规模使用,总容量也停留在了4TB上。
除了改进碟片技术,如何更好地扩大容量?西数旗下HGST(原日立)提出了一个新思路,那就是把硬盘内部的密闭性空气换成氦气。看上去似乎很没有技术含量,但由此带来的好处那是相当的多。
机械硬盘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物体,内部填充着一定量的空气,工作时高速旋转的碟片、磁头就在其中,而如今磁头和碟片之间的距离已经堪比头发丝。氦是一种非常不活泼的惰性气体,密度还不到空气的七分之一,是除了氢气之外最轻密度最小的气体。正是这些特点使之可以很好地取代硬盘内部的空气。
按照HGST的说法,充氦硬盘相比普通硬盘功耗能降低23%,温度能降低4℃,而对普通用户来说更直观的当然是可以缩小碟片之间的间距,从而在一块硬盘内塞入更多碟片,不费吹灰之力就大幅提升性能。现在已经可以做到单盘七碟装,总容量达6TB,轻松就比现在多了一半!如果单碟1TB成熟了,则可直达7TB。
虽然也有叠瓦式磁记录、热辅助磁记录等新技术,同样可以提升存储密度,但显然没有充氦来的简单直接。可惜的是它现在还是个新鲜事物,仅面向数据中心应用,如果未来能够推广到消费市场上,机械硬盘必将因此迎来新生。
最具性价比奖:金士顿V300 120GB
获奖理由:物美价廉,入门级必选
现如今装机,如果不弄一块固态硬盘玩玩你还真不好意思。性能超高,体积轻巧,功耗温度低,可靠性稳定性不成问题,容量基本够用,给我一个不用固态硬盘的理由?实在觉得容量不够用,搭配一块TB级机械盘就行。
如今的固态硬盘也真正 实现了平民化,产品丰富,价格低廉。60/64GB就不要考虑了,装个系统装俩软件就进去了,120/128GB是最起码的。这里我们有非常多的选择,而且很多产品都降到了区区500块钱左右。
金士顿SSDNow系列是很多用户在购买固态硬盘时的首选品牌,针对入门级领域的V300更是深受喜爱,性能、质量可靠、品质放心,好评率超过95%,绝对是装机必备利器。其实它的价格并不算很便宜,比很多同容量产品要贵将近100块钱,但凡是买了这块盘的同学肯定会觉得这点钱是花的值得的,这就是品牌和产品的力量。它使用的是最常见的SandForce SF-2281主控方案,闪存则是优秀的东芝19nm MLC Toggle 2.0,真没啥可挑剔的。
备选:闪迪SDSSDP-128G 128GB、威刚SP900 128GB
编辑推荐奖:三星840 EVO 120GB;希捷酷鱼ST1000DM003 1TB
获奖理由:经典840系列新作,实力均衡,市场热卖;机械硬盘价格趋于合理,容量制胜
三星840、840 Pro去年双星闪耀,一低一高打天下,赢得了无数拥护的心,至今也是很多用户优先考虑的产品,生命力旺盛。今年年中,三星再接再厉又推出了840 EVO以取代840,EVO的意思也正是进化,无论主控芯片、闪存颗粒、容量、技术、性能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特别是支持高性能缓冲技术TurboWrite,通过将TLC闪存模拟成高速SLC来提升写入性能,弥补了原本写入薄弱的缺点。
840、840 EVO身上最大的争议就是用了TLC颗粒。这种三层单元闪存有着天然的缺陷,写入寿命明显如不SLC、MLC,但是无论从原理上分析还是实际测试表明,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用户的日常使用环境来说,TLC的寿命绝对不是问题,用个三五年完全是小Case,况且这种闪存的成本低,硬盘的价格也便宜。如今,840 EVO 120GB的价格只有600多块,性价比相当出色,市场销量就足以说明一切。该系列最高还有1TB可选,最近还出了mSATA版本,能满足各种需求。
泰国洪水整整两年之后,机械硬盘的价格终于恢复了正常,但很多型号依然比那之前更贵一些。如果不是容量大,相信很多人已近不屑于考虑机械硬盘了。在价格进一步合理化之前,如果有容量需求,不妨先考虑1TB,多数用户都基本够了。希捷的这一款酷鱼ST1000DM003无论性能还是品质上都可以放心,还是单碟1TB,在市场上点名率相当高,价格也只要420块钱,堪称装机首选。如果需要更大容量,还有同门的2TB ST2000DM001可供选择,价格上也只有580元。
备选:浦科特M5S PX-128M5S 128GB、西部数据蓝盘WD10EZEX 1TB
驱动之家2013硬件评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