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驱动之家2013:年度十大硬件新闻
2013-12-31 16:23:09  出处:快科技 作者:上方文Q 编辑:上方文Q     评论(0)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

转眼又到年底,按惯例也到了再次回头总结的时候。自从2005年加盟驱家,这已经是第九次总结年度硬件新闻了,算是有幸走过并见证了一段历史。八年前,PC和硬件行业正值巅峰,势头正猛,但最近几年来,随着整体行业的成熟,以及移动浪潮的兴起,硬件方面的话题已经热力不再,DIY已成过去时。诚然,不少玩家对PC硬件依然痴心不改,但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这里已经没什么意思,更加懒得折腾,而厂商们似乎也失去了动力,前进得步履蹒跚。

其实呢,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任何领域不可能永远保持高速增长,总要经历成长、成熟,总要寻找新的方向。现如今PC已经成为家用品级别的东西,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所需,完全没有神秘感,自然没有折腾的空间。无论是厂商还是用户,都在把越来越多精力投向移动领域,而在那里,硬件依然是万物根源,仍然是立足之本。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要说硬件行业完了,它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新的面貌而已。

一、桌面处理器:AMD高端乏力 Intel意兴阑珊

CPU是任何硬件系统的核心所在,自然是关注度最高的,桌面处理器更是多年来DIYer始终最为热衷的话题。曾经,它的每一次小小变化都让我们瞩目,每一次跨越都让我们激动不已;而今,它走得却是那么艰难,尤其是象征实力的高端产品简直成了一潭死水。AMD、Intel,x86行业的两大巨头,观看他们的争斗一直是我们最大的乐趣,A饭、I饭永远势不两立;而今,竟有一丝同病相怜的苦楚。

AMD,多年来顽抗对抗Intel,被视为不屈的斗士,也曾屡创奇迹,但老二终究是老二,无论资金、技术、人才哪方面的实力都一直捉衿见肘,卖掉工厂更是如同断了一条腿,高端领域对其来说简直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所在。“推土机”,一度被捧上天,被寄予无限厚望,却狠狠地栽了个大跟头。去年的改进版“打桩机”虽然仍有先天不足,但毕竟实现了明显的进步,但今年呢?

除了仿佛奔腾4灵魂附体、噱头性质大于实际意义的所谓“5GHz超级处理器”FX-9590/9370,无论桌面的FX系列还是服务器的Opteron系列都完全纹丝不动,竟没有任何高性能新品!“挖掘机”变得自卑、低调,只敢用于APU还跳票到了明年,终极版的“挖掘机”也是如此。最可怕的是,系列看上去真的是要彻底死亡了,因为无论是2014年还是2015年,路线图上都完全是一片空白。这就等于告诉世人,AMD彻底玩不起高端了。还记得去年那则AMD要放弃高端的传闻么?虽然很快被极力否认,但是很显然,AMD早早就决定放手了。

对于实力有限的AMD来说,这种选择其实很有自知之明,但也充满了无奈,葬送自己一世英名的同时也实现了高端CPU领域的“无竞争无进步”。

Intel始终是无可争议的x86霸主,这些年来Tick-Tock交替发展的策略更是恰如滴答不停的精确钟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将老对头AMD打得灰头土脸。不幸的是,正是太过专注于对抗AMD,Intel错失了移动浪潮的兴起,幡然醒悟之后奋起直追却发现,一切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毅然更换CEO也不可能立竿见影。

转型艰难的同时,Intel在原本最擅长的地方也失去了劲头,当然AMD放弃竞争是要负很大责任的。去年的Ivy Bridge就已经显现了疲态,能够让人亢奋的地方不多,22nm新工艺也惹了一些麻烦。今年的Haswell更是让人摇头,进步之小令人无语,仿佛就是把型号中的3、v2换成4、v3就了事(E3的神话随之彻底破灭)。明年的Broadwell就别提了,干脆不在桌面上玩了,只会到最后出几个K版本应付应付。

当然,最无语的当属高端领域,也就是所谓的发烧友平台。Sandy Bridge-E已经是两年前的“古董”,这一领域能坚持这么久本来就是“奇迹”。Ivy Bridge-E本应在其基础上迈进一大步,但结果比主流的Haswell更没诚意,除了个新工艺完全没看头。就这还发烧呢,脑子发烧吧。不过有什么办法呢?无论换了谁,没有竞争都会懒得动弹。

明年或许还是值得期待的。AMD虽然失去了FX但还有APU,Kaveri实现异构架构和统一寻址,还有下代低功耗产品。Intel虽然主流部分没得玩了,Haswell-E却有望给发烧友们奉上一场难得的盛宴。

驱动之家2013:年度十大硬件新闻

二、活出新的春天:AMD APU一统游戏机

AMD被很多人嘲讽为“千年老二”:处理器始终笼罩在Intel的阴影下,偶尔有闪光又转瞬即逝;显卡与NVIDIA的差距没那么大,但总是不能完全占据上风。

在一个弱肉强食、只有冠军才会被人拥护的世界里,老二是挺悲哀的,两大业务都是老二更可怜,但是也别忘了,做老二也是需要有足够实力的,没点儿本事别说做老二了,活下去都会是问题。不信的话回顾一下历史。想当年,无论CPU还是GPU市场都是群雄逐鹿、好不热闹,但是残酷的竞争之中,一个个巨人倒下、离去,坚持至今的只有Intel、NVIDIA、AMD这三家,AMD又是唯一一家真正横跨CPU、GPU两大领域的。仅此一点就值得尊重。

AMD极其清醒地认识到了形势所在,也深刻地明白自己的地位。凭自己那两下子,长久地和Intel对抗是不明智的,想夺取占领高端是不现实的,而早在七年前收购ATI、获得显卡业务的同时,AMD就开始了属于自己的CPU/GPU二合一之旅。从最早提出“APU”(加速处理器)这一新型概念,到在公司宣传口号里加入“Fusion”(融聚),再到如今的“HSA”(异构系统架构),AMD一直在探索将两个“U”融合在一起,力图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这条路走得很艰难,特别是对于AMD这么一家无论人才、技术还是资金、产能都很有限的企业来说,但凡事只要坚持,总会有成果,APU就已经成功打开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虽然还是摆脱不了制造工艺方面的局限,虽然产品丰富程度始终不如对手,虽然通用计算的应用范围还不足够达,但是可以说,APU很好地实现了自己的使命:不一味追求高性能,而是满足主流和入门级拥护,提供均衡的CPU、GPU性能,满足日常计算需求。

今年是APU走过的第三个年头,两条线其实都不算很顺利。主流桌面和笔记本领域的Richland号称第三代,但其实严格来说只是二代半,在去年的Trinity基础上稍作改进增强而已,真正的下一代还得等明年的Kaveri;低功耗的Kabini、Temash有着全新的工艺和架构,一度让人充满期待,但是发布后产品寥寥,想用都用不上,特别是传说中的新平板几乎没有。

不过,今年也是APU最辉煌的一年。一方面,成立一年多的HAS异构系统架构基金会不断发展壮大,笼络了业内众多重量级的公司企业、组织机构,异构计算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另一方面,索尼PS4、微软Xbox One这两大新一代游戏主机,不约而同地采用了AMD APU架构,而且都是熟悉的开放的PC硬件架构而不再是封闭的专用架构,这在游戏机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也是之前无论如何都让人想不到的。

AMD(ATI)之前也在为不同的游戏机提供GPU芯片,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APU同时占领两大新主机,着实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对于游戏行业而言,这意味着两个对立的平台有着完全相同的底层架构,在游戏开发、移植方面将有无可比拟的便利性,再也不用费心费力地单独为某个平台优化了。

对于AMD而言,这更是历史性的成就。同时握有两大主机的根脉,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了整个游戏行业的命脉。往小处说,这等于找到了一棵稳定的摇钱树,每一台主机都能为其带来收入;往大处说,任何一家厂商在开发游戏的时候都会考虑为APU架构优化,这是你求都求不来的。

AMD自然比谁都明白其中的道理。靠卖芯片几个钱当然是小事,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架构、自己的理念得到了行业的认同。AMD也适时提出了“Mantle”,一个全新的API,一个针对APU GCN底层硬件架构优化的开发层。虽然微软明确表示Xbox One不会支持它,断绝了其一统PC和游戏机的美梦,但反正硬件架构是相通的,只要是为PS4、Xbox One开发的游戏,就可以很轻松地移植到PC平台上,而且都是在AMD GPU/GPU上高效运行。目前已经有多家游戏开发商表示支持Mantle,而且都表现得很兴奋,其前途值得期待。当然了,指望它取代DirectX是不可能的,彻底征服游戏行业也不现实,但是AMD据此提出了一个很好的理念,而且很好地利用了自己一统两大游戏主机的优势,至少是能够有一番作为的。

驱动之家2013:年度十大硬件新闻

三、桌面显卡:A卡意外结缘比特币 N卡两颗“芯”游刃有余

2011年的沉寂之后,2012年的显卡市场彻底爆发,Radeon HD 7000、GeForce 600两大系列好戏连台,热闹非凡。2013年虽然说不上是大低谷,但却也无法刺激太多的肾上腺素。早在年初就有传闻说AMD、NVIDIA两家仿佛商量好了,都会把新一代产品推迟到年底,结果没那么糟但也好不到哪儿去。

AMD临近年底了才正式推出新一代产品,还改了沿用多年的产品命名方式,Radeon R200系列闪耀登场。要说AMD这一次还是很给力的,改进版的GCN架构、Mantle API游戏开发接口、TrueAudio游戏音频技术都是亮点,当然还有一年下来都高潮不断的Never Settle游戏捆绑计划。可惜的是,整个新家族里竟然只有一个“夏威夷”核心是新的,其余全部是在老核心的基础上调整调整就粉墨登场了,而且就算是新核心的R9 290系列,发布后也出现了高功耗、高温度、高噪音的“三高症”,甚至被曝出零售卡不如评测卡的负面。

不过恐怕谁都没有想到,A卡在年底几个月火爆得一塌糊涂,市场上一面难求,价格也是一路水涨船高。原有的Radeon HD 7000系列产品库存很快就清了,Radeon R200系列也是屡屡卖断货,很多地方想买都买不到。这是为何?其实关键并不是显卡本身多么多么吸引人,而是一个看似不相关的——比特币。这种虚拟货币是需要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才能得到的,也就是所谓“挖矿”,而这一过程非常消耗计算资源,具有大规模并行计算能力的GPU就成了上佳之选,GCN架构偏偏又在这方面极为擅长,自然成了抢手货。

很多人认为AMD这下子可要高兴坏了,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挖矿是高负载计算任务,而且都是长时间连续不停地运行,自然很容易伤害硬件,结果就是返修率提高,比如上代双芯旗舰Radeon HD 7990,几乎被矿工们抢光,但是返修率高达30%,都需要显卡厂商去承担。

说简单点儿,NVIDIA今年其实就干了两件事儿:一是拿过来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大核心GK110,调调规格就是一款产品,每次还能从容不迫地打得对手狼狈不堪,甚至颇有闲情雅致地玩起了Titan这样另类的型号命名(就是最后自己打了自己的脸);二是继续折腾去年的小核心GK104,改个频率什么的就把它送到了700系列,不费吹灰之力就有新产品。怎么样?在NVIDIA显卡部门工作很轻松吧。

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并不难找:首先是GK110、GK104两个核心确实很优秀,各自特点鲜明,产品自然不会差;其次就是竞争力不足,GK110这种大核心向来是AMD不敢碰的,R9 290系列虽然触摸了一下但不足以构成实质性威胁,况且在功耗、温度、噪音方面都完败;GK104去年的后程发力本来就游刃有余,偏偏AMD今年在主流领域毫无新意,扔出一堆马甲。

虽然在大力拓展移动事业,Tegra成为重中之重,不过从业务构成上看,GPU短期内仍然是NVIDIA的顶梁柱,肯定还要继续深耕。明年我们将看到新架构的“麦克斯韦”,实现虚拟统一寻址,搭配ARM架构的处理器“丹佛”值得期待。

驱动之家2013:年度十大硬件新闻

四、移动处理器:高歌猛进八核、64位时代

相比于桌面处理器的“肌无力”,移动处理器就仿佛打了鸡血,就是打的剂量有点太多了。它每迈出一步,就堪比当年PC处理器的三四步,自然很容易扯着那啥。

其实,安卓设备的硬件军备竞赛已经持续一两年了,而且丝毫没有停下来甚至减缓的迹象,各家厂商都仿佛被绑架了一般想慢都慢不下来,毕竟市场竞争那么激烈,你没有亮点是无法出人头地的,只能不断拔高自己,比如说面积越来越大、分辨率越来越高的屏幕(6+寸/2K了已经),比如说越来越夸张的摄像头,比如说各种所谓定制/自主开发系统、界面和功能,当然还有越来越先进的处理器。

移动处理器的霸主是高通,但是今年的两大风潮却不是高通吹起的。首先是三星和联发科。韩国巨头的处理器虽然不是最好的,但却是最敢为的,第一个玩儿起了八核的概念,上来就在风头上完全盖过了同期宣布的NVIDIA Tegra 4、高通骁龙600/800,但也由此引发了一场持久的辩论赛。究其原因,一是手机到底需不需要这么多核心,更重要的则是,三星的Exynos 5410虽是八核但却不是完全相同的八个核心,而是基于ARM big.LITTLE双架构理念,整合了四个A15、四个A7两种核心。

如果单单是两种架构也就罢了,关键在于,它最多只能有四个核心同时运行,big.LITTLE设计虽有八核同时运行模式但三星并没有开启(系统支持/发热功耗),“伪八核”的帽子是摘不掉了。后来三星也意识到了问题,宣布了后续升级版Exynos 5420,终于做到了八核全开,基于它的Note3也顺利成了安卓性能之王。

就在三星“伪八核”争议不断的同时,另一家的“真八核”频频造势。联发科,曾经的山寨之王,在智能手机、平板机时代不但重新焕发了活力,还不甘于在低端打转,要玩高级玩意儿,不过这颗所谓的真八核MT6592,用的却是八颗低端核心A7,因此虽然能同时运行,功耗也得到了控制,但受限于先天架构,性能确实一般般,差不多就是骁龙600的水准。

除此之外,LG也在研发双架构的八核,国产厂商全志则也要野心勃勃地搞真八核,国内的手机厂商更是对八核一拥而上。

其实,什么性能、功耗问题还在其次,问题在于我们需要那么多核心么?看看PC,2005年有了双核心,这么多年了顶级产品还是六个核心(AMD FX严格来说是四模块),明年才会第一次触碰八核心,而移动处理器从双核到八核用了多久?两年而已。现如今,能用到四个以上核心的桌面应用都在少数,手机和平板里的四核更是远未挖掘,八核能带来多少提升。当然,噱头是必须的,那么多小白用户随便一忽悠,八核就能让他们激动得睡不着。

苹果那边虽然从来不强调硬件参数,却几乎总是引领新的“时尚”,今年就出乎所有人意料地开启了移动处理器64位时代。该技术在桌面上已经是稀松平常的事情,移动领域却还很新鲜。其实2012年的时候ARM就宣布了64位架构ARMv8,但绝大多数厂商都准备在2014年下半年推出相应产品,没想到苹果这么快就搞了出来。

这事儿搞得没有八核那么大,毕竟64位是大势所趋,只不过苹果走得快人一步而已,但是苹果引领时尚已经成为习惯,而且别人有的东西你没有就是落后,于是就炸了窝了。受影响最大的当然是移动处理器一哥高通。苹果A7一发布,立刻就有高通高管站出来散布64位无用论,结果那位大嘴巴的老兄马上就被开了——没办法,自己明年都要上64位,这不给自己挖坑么。没过多久,高通就宣布了自己的首款64位产品,但不是高端的骁龙800/600序列,而是低端的骁龙410,而且不是自行设计的架构,直接挪用了ARM Cortex-A53,并且还要到明年某个时候才会有设备上市。高通甚至有员工承认,苹果搞64位这么一招直接把高通吓傻了。

出风头上瘾的三星也高调宣布下代Exynos将会支持64位,未来还会研发自己的架构,很多人已经据此开始YY Galaxy S5、Note4了。国内厂商全志也公布了极具野心的路线图,2015年底上64位。Intel甚至都坐不住了,拿出自己的Bay Trail配合开发中的64位安卓公开演示——Intel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啊,64位在PC上搞了那么久都是不值一提的东西了,如今还要拎出来对吵。

其实无论是八核,还是64位,关键都在于系统、应用的支持力度,否则一切都是空谈。相比于八核,64位现实得多,iOS和关键应用已经开始优化,64位的安卓也即将到来。有趣的是,热衷八核的以国内厂商为主,关心64位的则都是国外厂商,看出差异来了吧。

驱动之家2013:年度十大硬件新闻

五、高通骁龙600/800:烂大街的旗舰

安卓手机天天机皇、月月旗舰的面貌仍然没有任何改变,而要想自称旗舰,配备一颗高通处理器是必不可少的。2012年初,旗舰级必不可少的是双核MSM8960;2012年底,四核的APQ8064开始随处可见;2013年上半年,名字更好听、本来定位不是最高的骁龙600(其实就是APQ8064T)不出所料地称王称霸;2013年下半年,骁龙800 MSM8974又成了新的制高点;2013年底,高通又宣布了新的骁龙805,2014年上半年就它没跑了。如此出个高端U就成为旗舰标配的除了高通还真找不到第二家。

和其他众多ARM芯片厂商最大的不同在于,高通并非直接购买ARM架构授权,而是买更底层的指令集,然后据此自行开发处理器架构,往往比ARM的更加高效,性能自然更高。如今能做到这一点的,除了高通就只有苹果,而安卓世界里就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了。三星也计划加入这一行列,但得等到64位时代了,还得是第二代64位。(NVIDIA也是指令集授权,但产品尚未出世,而且不会用于手机。)

高通值得表扬的一点是很务实,并没有盲目追求多核,至今坚持不肯做意义不大的八核,而是继续深挖架构潜力,并准备先上更有用的64位,,并宣布了新的骁龙410。虽然这是为了应付苹果的风头,提前纸面宣布的新计划,而且仅仅是低端产品,还是直接沿用ARM架构、非自行设计,但相信强大的全新骁龙800/600已经在准备爆发了,明年下半年绝对有好戏看。

事实上,处理器的强大只是高通的一方面,甚至可以说是不重要的一方面。有人说,高通经常是买基带送处理器,这并不无道理。高通最强大的地方在于通信技术,手里众多专利让多少厂商(尤其是国内)吃过多少苦头,现如今在基带、收发器等方面仍旧是首屈一指的,自家就可以出一整套优秀方案,谁能不服?

去年高通就出了第三代3G/LTE多模基带MDM9x25,全球唯一单芯片支持其中制式,包括LTE-A Cat.4 150Mbps。前不久,高通又出了第四代MDM9x35,支持到了LTE-A Cat.6 300Mbps,并且首次使用台积电20nm工艺制造,同时还有新的收发器WRT3925,第一个使用28nm RF CMOS制造工艺,第一个支持3GPP规范所有载波聚合频段的单芯片射频收发器,足以令其他厂商目眩。

此外,高通还推出了所谓的互联网处理器IPQ8060系列,衍生自APQ8064,明年肯定会成为智能路由器们追逐的焦点。

驱动之家2013:年度十大硬件新闻

六、自作孽不可活:白片大王OCZ玩死自己

现如今,固态硬盘已经成了很多人装机的首选,那性能是机械硬盘永远达不到的,价格也完全平民化,可靠性同样有足够的保障,容量虽然仍有限但大不了再配一块大容量的机械盘就完美了。

说起固态硬盘的普及之旅,有两个厂商功不可没。首先是SandForce,正是它的SF-1000、SF-2000两代主控成就了固态硬盘的繁荣,有了它几乎是个厂商都能做固态硬盘,甚至就连Intel都用它。

其次就是OCZ。它的产品不是最好的,不是最快的,也不是最便宜的,没有美光m4、三星840那么经典的东西,但是各方面表现都很均衡,而且产品类型丰富,一度受到了市场和用户的热烈追捧,大大带动了固态硬盘在民用市场的推广。

但是几乎每一个熟悉固态硬盘的用户说起OCZ,都忍不住会提起“白片”问题。所谓白片,是相对于“正片”而言的,都是NAND闪存颗粒,只不过封装级别不同而已。正片是原厂出品、表面印有原厂标识的,通过了原厂严格测试,无论性能还是可靠性自然都极有保障。白片则是未封装的晶元交给第三方封装厂处理器,而且不打原厂标识。此外还有一种“黑片”,是因为有瑕疵在原料阶段就被淘汰的,这玩意儿流入市场就是祸害百姓,不提也罢。

其实,白片并不是不能用。如果第三方封装厂有正规的流程、严格的质量控制,客户要求也比较高,白片完全可以媲美正片。OCZ的问题也并不在于用了白片,而是用了白片还自我标榜,打磨处理,不公布详情,面对媒体和用户质疑还拒不承认,甚至和某些媒体爆发了严重的冲突,大大损害了自己的形象。

更过分的是,OCZ甚至还曾经干过在零售产品里用样品主控而且同样打磨处理的勾当,也有过宣传自主主控却被发现是人家的芯片打磨一下加自己的固件而已。虽然后续收购了低端主控厂商Indilinx,并籍此开发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主控Barefoot 3,并且表现上佳,但已经太迟了。

2013年的OCZ可以说终于尝到了报应滋味。创始人兼CEO出走、高层动荡换血、财务报表交不出而面临摘牌,最终没能重新站起来,不得不提出破产申请,并且几乎没有任何招架就以区区3500万美元的低价把自己的资产打包“贱卖”给了东芝,而且恐怕也没有谁会同情。

做人,要厚道。做产品,同样要厚道。

驱动之家2013:年度十大硬件新闻

七、拿什么拯救硬盘?价格贵两年 技术无进步

2011年10月份,泰国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洪涝灾害,不仅影响了几百万民众的正常生活,也重创了在泰国设有生产工厂的各大汽车、电子行业公司等,尤其是硬盘行业。过半产能在那里的西部数据最惨,日立、东芝也不得不关闭工厂。

如果那时候有人告诉你,这场水会让硬盘价格居高不下、两年后才会恢复正常,你肯定会嗤之以鼻,但是很不幸,事实就是这样。按每GB容量平均价格计算,直到最近才恢复到2011年9月的水平,而如果你关心报价就会发现,现在很多容量的硬盘依然要比洪水前更贵。

其实,这要比当初预计得还要好呢,那时候有悲观的市调机构警告说,硬盘价格得到2014年才会回去。这么说我们还得感恩才对哈。

这其中固然有产能严重受损、恢复缓慢的因素,但更多的是硬盘市场缺乏竞争、进步缓慢。希捷收了三星,西数买了日立,东芝不成气候,硬盘行业基本成了两家对掐,一如处理器,一如显卡。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也是很悲哀的结局。竞争少了,大环境变了,还怎么进步?

看吧,相比于固态硬盘的锐意进取、全民普及,机械硬盘这一年多了完全是原地踏步走,单碟1TB技术时至今日仍然不够成熟(一年前就在说不成熟啊卧槽),4TB硬盘还需要靠五张800GB的碟片来实现(一年前就这样啊卧槽again),明年也很难说,更大容量的更是影子都没有,是不是有点可怜?总容量也停在了4TB上,虽然有西数/日立的6TB充氦硬盘,但那是企业用的,不知道啥时候能到消费级市场。回想当初容量一年就能翻一番的黄金岁月,是不是有点蛋蛋的忧伤?当然了,有混合硬盘,有5毫米超薄硬盘,但一则技术上不过是小大小那,二则市场太狭窄,影响不了大局。

颇为讽刺的是,正是这两年时间里,固态硬盘完成了普及大业,说起来还得感谢机械硬盘嗯。由于先天限制(成本/容量),固态硬盘看上去永远不可能彻底淘汰机械硬盘,但至少人家在不断进步,你就只能沦为数据仓库了。

驱动之家2013:年度十大硬件新闻

八、内存因“火”得“福” LPDDR4竟然抢跑DDR4

每一年,我们的十大总结都会给内存留一个位置,但每一年都挺无聊的,总是在谈论标准换代,DDR、DDR2、DDR3、DDR4一路走下来估计大家都烦了。去年,DDR4标准规范正式公布,按说今年的话题就是DDR4内存正式登场了,但一直只有样品,号称要发布的美光也最终没行动。

如果没什么意外,今年的话题就没有内存了,但内存仿佛从硬盘那里学了一招:9月初,海力士位于江苏无锡的DRAM颗粒工厂突发大火,损失惨重。海力士是全球DRAM市场最重要的供应商,无锡工厂又是其重要生产基地,后果可想而知。正像当初的硬盘,DRAM颗粒供应立刻陷入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价格也是一路水涨船高,很多条子直接翻番。海力士宣称会尽快恢复产能,但看上去年前都别想,价格么就不要提了,乐观预计也得明年上半年的某个时候。

这一次应该用不了两年,但如此千载难逢的“良机”,DRAM颗粒和内存条厂商们不趁机捞一笔才是傻子。希望只是我们心里太阴暗了。

回头再说DDR4。Intel明年的发烧友明天Haswell-E会第一个提供支持,但主流支持要等2015年的Skylake/Braswell,AMD这边则还没有明确路线图,Kaveri APU一度准备支持但是放弃了,估计得明年底或者后年初的下一代APU Carrizo。按照历史轨迹,再加上如今的形势,2015年仍会是高端用户尝鲜,2016-2017年才会是DDR4普及的时候。慢慢熬吧。

在移动领域,内存标准也在逐步演化之中,而且其速度之快越来越令人瞠目结舌。LPDDR2在一年之前仍旧是绝对主流,不过移动设备的疯狂竞赛同样带动了内存的大提速,如今的中高端设备已经普遍用上了LPDDR3。

更疯狂的是,下代标准LPDDR4还没有最终制定完成,三星就赶在年末最后一刻正式发布了全球第一款LPDDR4,而此时DDR4都还没有真正发布!!这意味着什么?移动版内存第一次走在了桌面版的前边!如果不出意外,三星自家的Galaxy Note4将会第一个配备LPDDR4内存,而且容量第一次达到4GB(果然是要Note几代就配几GB内存的节奏啊),其他厂商也会蜂拥而至,DDR4都不会这么快啊(美光说过年底发布但还是错过了)。

LPDDR3公布两年之后,绝大多数移动设备都还在用LPDDR2;LPDDR4还没有正式公布,产品就已经宣布了。我真的无法评论了……

驱动之家2013:年度十大硬件新闻

九、分辨率之疯狂:4K离老百姓还有多远?

想当年,80后的小伙伴们在“像素”游戏中如痴如醉的时候,绝对想不到分辨率会变得如此疯狂。想当年,老百姓看到DVD就觉得世界如此清晰的时候,绝对想不到如今的画面会让DVD变成渣。

蓝光和HD DVD之间的1080p高清大战仿佛还在昨天,4K超高清就泛滥成灾了。不管是缘于技术的进步,还是出于宣传的需要,更高的分辨率、更精细的画面总是更诱人的,4K设备很快就百花齐放也没什么奇怪的了。电视在4K上是最积极的,各家厂商已经基本拥有了较为完整的产品线,涵盖大小各种尺寸; 显示器正在努力跟上,而且努力向民用级别靠拢;桌面显卡、移动处理器都开始大力宣传自己支持4K的解码、输出,虽然还没见到谁真正用到过;HDMI、DisplayPort、Thunderbolt、MHL等视频输出标准也都在加强对4K输出的支持;平板机甚至都冒出了4K的,当然只是非常专业级的,但扩大化只是个时间问题……

看起来万事俱备了?但是还欠一个东风,那就是——内容。从解码到输出到播放都达到了4K级别,但是没有同样4K的影视节目,你让大家看什么?迄今为止,可以实际体验到的4K电影、剧集完全为零,索尼准备提供4K影视节目租赁服务但仍未上线,只有一些频道正在针对专业人士进行4K广播的测试。

高清时代,同时伴随着蓝光、HD DVD两大光盘标准的竞争,内容多寡是致胜关键,因此这方面无论电影公司还是硬件公司都不遗余力,很快就有了大量广播节目、影碟,又恰逢互联网当道,人们可以很轻松地获取资源。当然了,1080p蓝光原盘电影动辄50GB,下载异常耗时,但并非遥不可及,实在力有不逮还可以选择低一个档次、但画面感觉并不太明显的720p,这也是当今最流行的高清格式。

4K分辨率在1080p的基础上翻了两番,而画面增大的同时要保证清晰度,编码码率也要提高很多,节目体积只能用膨胀来形容,一部4K电影就得一块小容量硬盘才能装下来。虽然提出了新的H.265编码格式,力图在提高画质的同时降低码率和体积,但再怎么降也会是1080p的数倍,而且新格式对计算机的编解码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奇怪的是,蓝光格式在4K的热潮中似乎被远远甩开了,虽然也表达过要支持4K,但却没什么实际行动,想来是现有光盘技术实现那么大幅度的扩容实在太困难了。

因此如果你想体验4K,基本只有两条路:一是购买一台超高清电视,搜索相应频道或服务;二是安装高速光纤网络、顶级电脑,寻找资源下载。就目前看来,还是前者靠谱些,比如说巴西世界杯就会有4K直播。

其实,4K只是疯狂分辨率的一个方面(未来还有8K),如今智能手机、平板机乃至笔记本屏幕的分辨率也在极不理智地提升,尤其是智能手机,五六寸的空间内竟然已经做到了2K级别,像素密度最高达到了恐怖的515PPI,平板机也有了4K的,笔记本都奔到了3K级别,都足以让苹果的视网膜暗淡无光了。

但是,这么高的分辨率真的有必要么?诚然,像素数量多了、密度大了,显示效果会更加精细,特别是文字显示有天壤之别,但任何事情都有个度,分辨率也是如此,人眼也是如此,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到了物理极限,人的眼睛根本看不出什么不同,而此时显示面板的技术复杂度、成本、功耗都会明显增加,得不偿失。另一方面,Android、iOS、Mac OS设备还好,Windows对于高分辨率、高DPI的处理仍旧渣得一塌糊涂,超高分辨率的笔记本反而更让人头疼。厂商们在极力制造卖点、噱头的同时,也得好好记住“实用性”三个字。

驱动之家2013:年度十大硬件新闻

十、PC深陷沼泽 还有未来么?

这一条可以说是第一、第二、第五、第六、第七条的汇总,每种零部件的颓势都是PC行业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去年的重复或者说延伸——惠普想卖PC业务没卖成,戴尔正在谋求转型,台系厂商华硕、宏碁更是经营惨淡,宏碁还炒了自己的大老板。

最深刻的莫过于权威市调机构IDC不久前公布的一个数字:预计今年全球PC出货量将同比下降10.1%,高于此前预计的9.7%,如果成真将创下PC历史上最惨重的记录,其中消费级市场的下滑幅度更是接近15%,几乎是惨不忍睹的暴跌了。

原因相信大家都能说出很多条,最关键的当然是智能手机和平板机普及,成为人们的日常主要计算设备,同时PC又缺乏升级或者更新换代的动力,性能进步微弱。雪上加霜的是,Windows 8一度被视为PC的救世主,但结果令人大失所望,反人类的开始菜单、开始屏幕设计更是无法容忍,Windows 8.1虽然有所改进但还是换汤不换药,靠它们拯救世界无异于痴人说梦,更何况Windows XP仍然坚守在大量的PC上,估计微软头都要大了。

Wintel联盟的另一成员Intel也在努力拯救PC,但也收效甚微,和微软共同大力推动的二合一设备虽然也有不少亮点,产品、价位都比超极本好多了,但杯水车薪而已。

其实,说PC行业固步自封、没有意识到移动前景是不公平的,比如微软早就做了Tablet PC硬件和系统,Intel也推行过UMPC,甚至还搞过IPAD,这都是移动化的尝试,但可惜因为时代的局限、理念的差异,都没能在消费市场上真正推广开来,而等到苹果、安卓崛起的时候,为时已晚。

那么,PC是不是要就此彻底沉沦死去呢?当然不是。在新兴市场和商业领域,PC仍然可以有所作为,特别是微软会在明年彻底放弃支持Windows XP,终将迫使大量商业、企业客户升级软硬件系统,有可能成为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IDC也预计,明年的PC市场虽然还会下滑,但幅度预计只有3.8%,大大好于这两年。

不过,后年又靠谁呢?

驱动之家2013:年度十大硬件新闻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

  • 支持打赏
  • 支持0

  • 反对

  • 打赏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 分享好友:
  • |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