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最近我在上网冲浪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个电子鼠鼠走迷宫的视频。
只见电子鼠鼠 “ 咻咻咻 ” 乱窜,在短短几秒内就完整的解锁了一个难度不小的迷宫。
这种男生减速带视频,直接给我看迷糊了,这是什么神仙玩法?
现在这个世界已经加速到看赛博电子斗蛐蛐,玩机械鼠鼠走迷宫了?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上网查了查机械鼠鼠走迷宫,才发现这项运动由来已久,已经超过了 40 年的历史。
早在 1997 年美国著名的权威电子机械杂志《 IEEE Spectrum 》,就提出了用机械老鼠走迷宫的想法。
1979 年,纽约举办了历史上第一届机械鼠走迷宫大赛,那时候的机械鼠就连外观都 cosplay 的正经老鼠,看起来甚至还有些可爱。
这种机械老鼠结构非常的简单,就是个纯机械结构的机器玩具,用一些简单的齿轮、弹簧和轮子控制老鼠移动。
而老鼠走迷宫的方式就更好理解了:简单的穷举法。
老鼠在迷宫里乱窜直到碰到墙壁之后,就会朝四个方向进行一个试探,在经历了无数次碰壁之后,寻找那个唯一的出口。
所以在 1977 年的比赛中,虽然有上千名选手报名了比赛,可是只有 5 名选手成功做出了机械鼠,其中只有两只老鼠成功通过了迷宫。
而这场声势浩大的鼠鼠迷宫大作战,在机械圈子也算成功打响了第一枪。
到了 1979 年已经有 15 只鼠鼠成功参赛,《 华尔街日报 》还把这张 “ 叔叔和冠军鼠鼠 ” 的合影照片放在了头版头条,这也让这个机械鼠挑战赛成为了一项世界赛事。
不仅会在日本、欧洲轮流举办比赛,还有了自己的规则:
标准的鼠鼠迷宫面积必须是 8 英尺,由一个 16 x 16 的矩形组成。每只机械鼠可以在迷宫内随意行走,直到到达迷宫中间的中心终点。
用时最短的老鼠将获得胜利。
这些老鼠也有了明确的规定,在比赛过程中选手和老鼠之间不能有任何互动,迷宫会在比赛开始前一秒钟正式公布。
一只合格的机械鼠也必须包括:底盘、轮子、电机驱动、板载墙壁传感器、微控制器和电池等等。
而如今有了现代技术的加持,这些老鼠就像被附魔了一般,早已经不是当年蹒跚学步的模样了。
如果说 90 年代的鼠鼠大赛是乌龟鼠竞赛;那么如今的鼠鼠大赛就是火箭鼠争霸。
感受一下,这些机械老鼠用 6 秒走完整个迷宫的震撼过程。
不仅是速度,用来走迷宫的算法在这些年也经过了好几次的技术迭代。
现在这些机械老鼠走迷宫已经不是以前那种,不碰南墙不回头的穷举法。
在穷举法之后,这种让老鼠经过每个路口,然后用传感器感应通行方向的方法成为了主流。
之后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一种叫漫水填充的算法,逐渐展露了头角。
这种算法的基本原理是,让老鼠每走到一个路口就计算最短路径,然后不断调整,直到走出迷宫。
整个过程就像是往迷宫里不断的注水,水流在遇到死胡同之后就停止流动了,直到找到终点。
除了在软件上较劲,硬件实力也成为了选手们争奇斗艳的地方。
在 2017 年日本的鼠鼠大赛决赛上,两位日本选手的老鼠找到了最佳路径,结果造型更加小巧的鼠鼠获得了胜利。
原因是老鼠越小,在迷宫中就能更加灵活,走更多的直线。
之后的机械鼠就越做越小,但是体型小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机械老鼠的稳定性变差了。
所以有些选手就在地盘上装了一个风扇,启动之后能够牢牢的吸附在路面上。
还有这种在轮子上整花活的选手,他们給鼠鼠安装了一个可以往四个方向移动的万向轮,让鼠鼠可以更加灵活的转向。
还有这种带伸缩摄像头的哥们,会在走迷宫之前,用一个升降式的摄像头,扫描整个迷宫,然后分析出最佳路线。
但是宗旨只有一条,不管黑鼠白鼠,只要最快走完迷宫的就是好老鼠。
现在的鼠鼠在硬件上配上了:嵌入式微控制器、光传感器、运动单元。
然后在软件方面:自适应控制算法、智能图像识别、高速运动控制、多传感器融合。
可别小看了这个比赛,在这 46 年里这些机械老鼠可谓是见证了人类机械技术和软件的变革。
现在全世界最著名的电子鼠大赛主要在三个赛区:日本、中国台湾和美国 APEC ,并且还进阶出了古典玩法和半尺寸玩法两种模式。
在 2023 年日本的比赛中,第一名的选手仅用了 9 秒就完成了整场比赛。
正因为鼠鼠大赛涉及到的芯片、编程、硬件等等众多领域的综合素质,至今依旧有很多大学对于这项运动抱有极大的热情。
近年大陆也引进了鼠鼠大作战,助力培养更多综合性的人才,也许能让这项运动焕发出新的活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