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打了辆网约车,开到眼前才发现没有司机……这样的车你敢坐吗?
别怕……这不是恐怖片,而是科幻片成为了现实。
前段时间,北京宣布正式开放智能网约车“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司机位置不再有安全员,在规定区域内可以随意体验,相比此前方便了不少。
这下终于不用羡慕其他城市的朋友了,我们也去实际体验了一番,看看真正的无人驾驶到底是怎么回事?有没有传说中那么神?
好奇是真好奇,害怕也是真害怕,于是我们选择戴上头盔当个显眼包
此次体验无人驾驶网约车的地点位于北京市首钢园,运营商为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据了解在园区范围内共有7辆无人驾驶车投放运行,设有多个固定停靠点,车辆仅停靠点之间运行。
所以它和传统网约车还是有点区别的,我更愿意称它为“摆渡车”(不小心还谐音梗了……),中途还不能下,如果你的目的地距离站点较远,就得辛苦多走几步了。
参与测试的车型为百度Apollo与极狐定制化开发的前装量产车型,支持L4级别自动驾驶,采用了雷达与视觉融合的方案。
而且雷达、摄像头和其他传感器大多集成在车身中,只有顶部可以看到明显的激光雷达和一块显示工作状态的屏幕,看起来和正常汽车并没有很大的差异。
叫车的过程和平时打车没啥区别,只需要在微信小程序下单即可,等车时可以查看车辆实时位置,车辆到达后需要在后车窗处用小程序扫码或输手机尾号上车。
不过目前它仅支持在后排乘坐,副驾驶车门是上了锁的,后排与前排之间也有透明隔断,估计是怕被人抢夺方向盘做些危险的事情吧。
上车后,需要点击前排座椅背后的屏幕上的“出发”车子才会启程,并且会不断提示你系好安全带,在安全性上考虑的还是比较全面的。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面前的屏幕上还会模拟出周边环境,行人、汽车、摩托/自行车、路障等都能显示出来,和目前主流新能源汽车中控屏的体验很像。还可以准确地识别红绿灯,以及对应的车道。
该车辆运行车速保持在30km/h左右,对于园区来说够用,如果后续完全开放在城市道路行驶显然需要再提提速。
由于车速不快,所以整体乘坐体验还是很平稳的,提速过程也比较舒适,正常情况减速也比较平和,对晕车人士比较友好。
当前方有车辆并线时,它的预判也比较准,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及时避让或变道,当距离很近或者遇到行人、车辆“鬼探头”的时候还是会来一脚急刹,反应很迅速,就是有点猝不及防……
看来头盔没白戴啊!甚至在刹车过猛的时候还会接到运营人员打来的电话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很贴心,在车内也可以直接呼叫运营人员,安全性还是挺靠谱的。
但总给我一种被人监视着的感觉,大家别因为没有司机就做些不合时宜的事情
以及,后排的屏幕还可以操控调节空调温度风速,甚至还能切歌,这比传统网约车方便太多了!
另外,这辆无人车的驾驶风格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呆板,它更像是个老司机。比如当前车比较慢时,它甚至还会瞅准机会超车……
不过这位司机的脾气似乎不太好,当无法超车时,它还会不耐烦地一直按喇叭,不太礼貌,有时候右转碰见过马路比较慢的行人还会抢道。
作为AI这样的表现根本不像是新手司机,但站在行人的角度,尤其是对一些老年人来说其实还挺危险的。
建议大家在路上碰见它们尽量及时过马路,或者躲远点……
另外让我比较费解的一点是它在靠路边启动或停车时会直接压实线,并且无视禁停黄线,虽然是在首钢园内,但道路还是开放的,就算是AI也不能这么明目张胆违章吧?
难道AI想当法外狂徒?细思极恐……
假如碰上个路怒症,在不知道这是测试路段的情况下,估计早就想骂街了。
但总体来说,这款百度无人驾驶网约车的乘坐体验还是功大于过的,和传统车辆的乘坐体验并没有明显区别,甚至在安全性上考虑的还更全面,比如在停车的时候还会提供车门后方的影像。
不过价格并不便宜,在首钢园区内的收费策略是30元一口价,在园区内最远的路线不过两公里多点……大家要是来玩就当坐了个游乐项目吧。
另外萝卜快跑在北京亦庄的测试区域实行的是和传统网约车类似的计价策略,但起步价、里程费、时长费等目前都要比网约车要贵一点。
再加上线路固定,目前的无人网约车综合体验肯定还是不如普通网约车的。
所以如今的商业化测试也是变相给运营商回回血,还能收集更有价值的数据进行训练,至少从目前的体验来看,无人驾驶还是很有前景的。
如果未来进一步开放,大家会相信这样的AI老司机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