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二、龙芯3A6000:软件生态成型 第三大体系屹立
有了硬件,更需要系统软件生态跟上,目前龙架构已经初具规模。
在国内,众多操作系统、基础应用软件都已经有了龙架构版本,满足基本的办公、娱乐需求已经毫无障碍。
在国外,龙架构得到了几乎所有开源社区、开源软件的快速支持,包括Linux系统内核、GCC/LLVM两大支柱性编译器、Rust/Golang/Pascal等传统与新兴编程语言、Nodejs/.net等主流应用开发框架等等,基于这些开源支持甚至已经可以打造出一套完整的龙芯开源系统。
现在,龙架构也有了自己的开源生态编号258,真正与x86、Arm、RISC-V处于等同的地位,可以说是得到了“官方认证”。
更可喜的是,一些国外基础软件也开始关注龙架构并予以支持,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面对规模最为庞大的x86应用生态,龙芯并没有一味等待应用适配自己,也采取了二进制转译执行的策略,通过将x86指令翻译为龙架构指令、将Windows接口翻译为Linux接口函数,使之可以直接运行。
当然,这么做代价是很大的,会明显影响执行效率和性能(官方称最高可达80%),但至少能跑起来,能有的用。
目前,龙芯已经可以运行大量的x86/Windows应用,在办公、娱乐方面可以保证流畅的体验,甚至可以在龙芯服务器上执行EDA芯片设计,从而用龙芯设计龙芯。
面向未来,龙芯希望用一两年的时间,让绝大多数x86/Windows应用都可以跑在龙芯上,可以满足商用需求。
下一代龙芯处理器也会进一步完善二进制翻译,比如支持x87 80位浮点指令。
当然,龙芯自己也设计了大量第一方软件,满足特定需求,尤其是龙芯浏览器,可以最大程度上满足我国信息系统基于IE浏览器环境的兼容适配问题。
当然,这并非长久之计,更合理和长远的做法还是让网银等“老顽固”跟上时代,2023年了还抱着ActiveX不放实在说不过去。
经过20多年的不断摸索和努力,龙芯在硬件、软甲上已经基本完成了“补课”的过程,性能达到市场主流水平,软件生态基本建成,形成了独立于x86、Arm之外的第三体系。
虽然这个体系还是比较薄弱的,各方面差距都很大,但是从0到1的阶段性跨越已经完成,最艰难的步骤已经基本完成,接下来就是一点一点继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