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手机影像发展了这么多年。面对一些不算新的技术与概念,依然有不少网友存在误读和误解。希望下面的内容能帮助大家拨开迷雾、去伪存真。
变焦
目前,绝大多数手机上的“光学变焦”本质上依然是多个定焦相机接力工作。每个镜头下面都对应一个传感器。通常广角相机的传感器尺寸最大,也被当作手机变焦中的“1倍”;其他相机的传感器尺寸要小一些,它们与广角相机等效焦距的比值就是几倍变焦:比如14mm超广角相对于23mm广角是约0.6倍,120mm长焦相对于23mm广角是约5倍。
在若干定焦之外,无论通过何种优化算法,本质上都是数码变焦。但我也不认为手机有必要去做真正的“光学变焦”(类似索尼Xperia 1 IV) —— 手机影像的最根本矛盾是进光量,潜望式光学变焦模组的传感器尺寸和镜头光圈都做不大,这是结构决定的。
TIPS:焦距比倍数重要
在手机影像上,“变焦倍数”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目前,绝大多数厂商选择23mm或24mm作为1倍;华为、荣耀则是将27mm设定为1倍,并根据这个设定对广角、长焦做默认裁切。所以,相同倍数下,不同品牌手机的视角可能有很大差异。
所以,我们应该更关心等效焦距到底是多少。
三摄还是四摄
目前,以小米14 Ultra、OPPO Find X7 Ultra为代表的产品选择超广 + 广角主摄 + 中长焦 + 长焦的后置四摄,而vivo X100 Ultra、华为Pura 70 Ultra等产品则选择超广 + 广角主摄 + 长焦的后置三摄。
两种方案的核心差异在于双长焦还是单长焦。双长焦的好处是可以兼顾人像(70-90mm)与远摄(120mm以上),缺点则是会占用更大空间,影响电池和整机手感。而单长焦有助于降低节省空间、降低成本,缺点则是很难兼顾中长焦到长焦的整个范围 —— 荣耀、vivo都选择用“亿”级像素传感器改善单一长焦的远摄效果,这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TIPS:焦距的取舍
手机上的空间寸土寸金,每一个相机都要尽可能兼顾更多拍摄题材。能以高素质5倍长焦相机兼顾10倍变焦效果,肯定好过再放一个10倍长焦相机。同理,用等效焦距约23mm的“1英寸”大底主摄兼顾28mm、35mm拍摄,也比将主摄换成传感器尺寸稍小的“35mm定焦”更具泛用性。
那为什么不取消超广角呢?或许对很多拍摄者来说,超广角的创作价值并不大。但对更多用户来说,超广角有着重要的记录作用。除此之外,超广角对于一些焦距下的景深模拟、多摄时的白平衡统一也有非常重要的功能作用。
高像素
自华为P20 Pro开始,手机相机迈入到几千万乃至上亿像素阶段。绝大多数3000万像素以上传感器,都采用了四拜耳(或9拜耳、16拜耳)结构。而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临近同色像素会以“合并”方式工作,实现等效大像素。
以最常见的四拜耳、单像素1μm、约5000万像素传感器为例。绝大多数场景下,四像素融合,等效2μm,实际输出约1250万像素照片。只有在高像素模式下,才会通过配套像素重排列算法和优化,输出约5000万像素照片,有助于记录更多细节、获得更大裁切空间。
多拜耳传感器不仅满足了营销需求,也有助于改善宽容度(单帧HDR)、自动对焦(2 x 2 OCL)和数码变焦(ISZ)品质 —— 现在经常看到的In-Sensor-Zoom(ISZ)传感器片上变焦,也相当于先切换到高像素模式,再截取传感器中心1/4区域。但要注意切换到高像素输出通常都会限制拍摄模式,同时因为算力、功耗等原因,无法达到和融合输出相同的图像品质。
TIPS:一个好趋势
在iPhone 15系列上,苹果提供了将1200万像素普通照片与4800万像素高分辨率模式照片相结合,输出2400万像素照片的选项。而在7个月后,华为也在Pura 70系列上加入了类似功能(还有一家确定会通过固件更新加入类似特性)。可以预见,随着移动芯片算力的不断提升,我们很快可以在日常拍摄中突破1200/1250万像素。
光学和算法
对任何影像记录设备来说,光学都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增加广角相机的光圈、提升长焦的近摄能力还是降低所有镜头的炫光鬼影,这些都是改进光学才能做到的事情。
但手机的尺寸重量就这么大。在很多旗舰影像手机里,相机模组已经是除电池、屏幕 外,整个手机里占据空间最大的组件了(比主板实际面积还要大)。所以留给光学进步的空间也很有限。想要继续提升拍摄效果,尤其是远摄能力,必须依赖包含AI“猜图”在内的优化算法。
▲ @楼斌Robin 的小米14 Ultra拆解视频,主板(左)为广角和直立长焦做了镂空处理,实际面积比相机模组还要小一些。
品牌联名
国产手机厂商与徕卡、蔡司、哈苏合作,可以获得在影像风格、拍摄体验上的技术支持,快速提升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并借助海外品牌的资产打造一些实用、好用的拍摄功能(比如vivo手机上的蔡司镜头光斑模拟)。
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些海外品牌并不直接参与光学设计或镜头制造,所提供的是授权与认证。别人的终究是别人的。从长远来看,我们还是要建立、打造自己的影像品牌 —— 移动影像时代是属于我们中国企业的。
为什么不造相机?
总有留言说:为什么国产手机厂商不去做一个没有手机功能的相机。
首先,相机是一个小众市场,其规模和利润远不及智能手机。
其次,手机相对于相机的最大优势在于随身携带、快捷分享。拿掉手机功能,无疑相当于自断一臂。
最后,现在手机影像都是在有限的空间内,雕琢硬件、打磨算法。如果放弃手机形态,就要面对传感器尺寸和光学性能的竞争,这也不是手机厂商擅长的。
总之,造相机这种事情,还是留给大疆等国产厂商吧。